建立做運動的習慣,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登山一樣困難。每次都立下豪言壯語,卻在中途就放棄了。但其實,這個過程中牽涉到的心理因素,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得多。同時,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心理學理論來幫助自己建立和維持這個習慣。

1. 設定具體且可達成的目標

首先,許多人在剛開始運動時,會設立一些過於宏大的目標,比如說一個月減掉10公斤,或者每天跑步10公里。這些目標雖然看起來很有挑戰性,但往往會讓人感到壓力過大,甚至會因為達不到目標而喪失信心。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做SMART目標設置法,它建議目標應該是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達成的(Achievable)、相關的(Relevant)、和有時間限制的(Time-bound)。例如,你可以設定一開始每週做三次運動,每次30分鐘,這樣的目標既不會讓人感到壓力過大,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2. 製作運動計劃並逐步增強

運動習慣的建立需要系統和計劃。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養成通常需要21天到66天不等的時間。因此,製作一個詳細的運動計劃,並且逐步增強運動強度和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從輕鬆的運動開始,比如說每天散步15分鐘,然後逐漸增加到快走或慢跑。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運動帶來的身體不適,還可以讓你逐漸適應運動的節奏,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成就感。

3. 找到內在動機

找到內在動機是建立和維持運動習慣的關鍵。心理學理論中,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強調,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例如只是為了減肥或獲得他人稱讚)更能持久地驅動行為改變。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開始運動?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健康狀況,還是為了減輕壓力,甚至只是因為運動能讓你感到快樂?找到這些內在動機,並時常提醒自己,就能更容易堅持下去。

4. 獎勵與自我反饋

最後,不要忘記給自己設立一些小獎勵。當你達成了一個小目標,比如堅持運動了一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看一部喜歡的電影或買一件心儀已久的衣服。獎勵機制能夠增強行為的持續性,這在心理學上的行為主義理論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支持。同時,也要學會自我反饋,定期檢視自己在運動中的進展,並對自己的努力表示肯定和鼓勵。這樣做不僅能提高自信心,還能讓你更有動力去達成下一個目標。

建立運動習慣需要時間和耐心,但只要你能運用這些心理學理論並持之以恆,最終一定能達成目標。如果你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妨下載MindForest App (https://mindforest.ai)。這款App通過心理學方法,幫助你設立個人目標,提供專業的心理建議,並且持續追蹤你的進展,成為你最貼心的個人成長教練。

You May Like🗞️

從痛苦和失落中成長:意義治療助你突破迷茫,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Read More

願意付出的人回報更多?如何成為善良又成功的好人,而不是濫好人

Read More

六個鼓勵自己改變人生的方法!對抗惰性和拖延, 提升行動力

Read More

情緒價值真的能滿足你?當 AI 取代人際互動,情感共鳴正在悄悄流失!揭開 AI 陪伴的隱藏危機

Read More

焦慮型依戀:4大改善方法,面對不安和過度依賴,在關係中重拾安全感

Read More

逃避型依戀:6個改善方法,學習不再疏遠對方,建立健康親密關係

Read More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4F, Chinachem Johnston Plaza
178 Johnston Road
Wan Chai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