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2, 2025

「自私真的錯了嗎?」心理學帶你認識健康的自私:如何愛自己又不傷人

Sammie Tang
Content Creator

你是否曾覺得自私的人很可惡?但,「自私」真的全無價值嗎?

心理學告訴我們,適度的自私,其實是自我保護,是維持內在健康的重要元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自私」的正反兩面吧!

甚麼是「自私」?心理學怎麼看?

在中文裡,「自私」通常帶有負面含意: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但從心理學角度,「自私」其實可以分為兩種:

健康的自私(Healthy Self-interest)

這是一種正向的自我照顧與心理界限管理,代表著懂得適時保護自己、設定底線,不輕易被他人情緒勒索或期待左右(Spotts-De Lazzer, 2022; Neff, 2003)。

研究指出,適當的自我關注行為有助於心理韌性與長期的情緒健康。

破壞性的自私(Pathological Selfishness)

這常見於自戀型人格特質中,這種極端自私者缺乏同理心,過度追求個人利益,即便傷害他人也不顧(Paulhus & Williams, 2002; Kernberg, 1998;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自私」其實能幫助我們維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緒耗竭。

為甚麼我們討厭「自私」?4大文化與心理原因

1)社會文化壓力

東方文化常提倡「利他」、「犧牲」,而把自我需求淡化,導致「自私 = 壞」的社會觀念根深蒂固。

2) 自我價值感不足

當你不自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照顧」,就容易壓抑自己的需求,害怕被貼上「自私」標籤。

3)依附風格

焦慮型依附者常怕被拒絕,過度迎合、遷就;而迴避型則常強化自我需求,導致與人相處時過度自私疏離(Mikulincer & Shaver, 2007)。

4)缺乏邊界感

很多人不敢說「我需要空間」,甚至不知自己真正需要甚麼,才會被動地進入過度付出或自我消耗模式。

自私的4大正面價值:其實你也可以更自在

1)保護個人界線

懂得說「不」,不等於拒絕對方,而是尊重自己的感受,減少疲勞與焦慮。

2)培養自我照顧能力

時間、資源都不是無限,適度自私能讓你保留能量,讓陪伴更根基紮實。

3)提升人際品質

當你學會照顧自己,也更清楚知道如何以豐盈的狀態關心他人。

4)找回自我方向感

不被他人期待左右,才更有機會看見自己的夢想與價值。

當「自私過頭」,可能出現的4個警訊

1)過度忽視他人需求

這讓人覺得你冷漠或自我中心。

2)關係陷入緊張或疏離

界限本身也需要溫柔與互惠。

3)利益導向過強

這令他人覺得你只對有用的人關注。

4)人際口碑變差

這可能變成不被靠近的人。

怎麼成為「健康的自私者」?5大實用心理策略

1)覺察「我的需求是甚麼?」

每天寫一件我想要、我需要、我不需要,是建立自覺的第一步。

2)學會拒絕的溫柔方式

例如:「抱歉,這次我做不到,但很感謝你。」或「我目前安排滿了,下次可以幫忙。」

3)練習「小自私」情境

從不那麼重要的事情開始:選家自己想看的電影、選晚餐菜單、先吃自己想吃的。

4)內化自我價值

透過自我對話:「我值得被尊重」「我的時間也重要」。這些句子能提升自我價值意識。

5)練習共情,但不犧牲自己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此刻我需要……」,這樣你可以兼顧自己與對方。

自私與同理心:如何找到平衡點?

自私 ≠ 絕對的冷漠

適度自私 + 同理心 = 健康關係

自私,不等於不關心對方;反而能保有完整自我的同時,更真誠地與他人相處。這是心理學所教的「雙贏關係」模式(Neff, 2003;Neff, 2009)。

當你覺得「自己太自私」時,可以這樣調整:

🔍 自我審視

「我只是保護自己?還是只顧我自己?」

🔍 回顧目標

「我的自私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別人,還是為了逃避責任?」

🔍 徵詢他人視角

問親近的人:「我的行為讓你感到被忽視嗎?」

這能幫助你修正過度或不足的自私習慣。

心理治療如何幫助我們健康地「自私」?

✅ 提升自我覺察能力

釐清哪些需求是源自真正內在,哪些是因焦慮逃避。

✅ 練習安全場域

在諮商室中練習堅定但不攻擊的自我表達。

✅ 察覺內在阻礙

像是罪惡感、自責,都是常見的自私障礙。

✅ 建立長期支持

讓你的改變被其他人看見並支持。

一句話給需要「自私」一點的你

「你有權保護自己,也值得被愛。」

自私不是壞事,是一種自我照顧。

願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既能照顧自己,也能溫柔地對別人。

探索 MindForest App:學會健康的自私,做自己守護者

「自私」不等於冷漠,而是一種必要的自我照顧。透過 MindForest App,你可以更清楚認識自己的需求,練習設定心理界限,讓愛自己和愛別人找到平衡。

探索 MindForest App:學會健康的自私

🌿 ForestMind AI:教你建立個人界線

每當你陷入「要拒絕還是答應?」「這樣做會不會太自私?」的內心拉扯時,ForestMind AI 就像一位懂你的心理教練,根據你的情緒狀態、互動模式,給出貼心又實際的心理建議

讓你從「心裡想了很多但說不出口」,慢慢練習走向「可以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

你可以透過 ForestMind AI 做到:

⚠️ 界線提醒: 當你又開始動搖、想討好、覺得不好意思時,AI 會即時提醒你:「這其實是你該守住的界限。」

🗣️ 表達小技巧: 不知道怎麼開口?AI 會教你用溫和而有力量的語氣,把「不想做的事」說清楚,不傷和氣,也不委屈自己。

🚶‍♀️ 行動小練習: 幫你設計一個「可以立刻實踐的界限行動」,讓改變從今天這一刻開始。

不需要一次變得超有勇氣,只需要多一點自覺、多一點行動。ForestMind AI 會陪你,每一次,都守住自己。

立即下載 MindForest App,陪你一起練習:在愛自己與關心他人之間,找到屬於你的溫柔平衡!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PA Publishing.

Kernberg, O. F. (1998).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nd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In E. F. Ronningstam (Ed.), Disorders of narcissism: Diagnostic, clinical, and empirical implications (pp. 29–5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07).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The Guilford Press.

Neff, K. (2003).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 Self and Identity, 2(2), 85–101.

Neff, K., & Vonk, R. (2009). Self-compassion versus global self-esteem.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4(3), 224–236.

Paulhus, D. L., & Williams, K. M. (2002).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6), 556–563.

Spotts-De Lazzer, A. (2022, September 15). Setting boundaries: Self-care or selfish? Psychology Today.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ca/blog/meaningfull/202209/setting-boundaries-self-care-or-selfish

You May Like🗞️

Relationship

總是無法拒絕別人,害怕說「不」?心理學教你建立邊界感:7個技巧改善人際關係

Read More

「自私真的錯了嗎?」心理學帶你認識健康的自私:如何愛自己又不傷人

Read More

【內耗心理全解析】為甚麼你總是想太多?心理學教你擺脫內耗,找回輕鬆人生!

Read More

面對批評的5個方法!你是玻璃心嗎?活用心理學令自己更有自信

Read More

其實我們都「自我中心」?從心理學了解個人成長,成為有同理心的大人

Read More
Relationship

渣女心理全揭密:4大特徵解析,為何她們看似無害卻讓人受傷?了解關係暴力和性別差異

Read More
Contact us

info@mindforest.ai

4F, Chinachem Johnston Plaza
178 Johnston Road
Wan Chai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