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富心理學:為何我們會討厭社會上比自己成功的人?從尼采到現代心理學的啟示
甚麼是「仇富」?一種潛藏於社會的防衛心態 你是否曾經在心中暗暗想過:「有錢人都很虛偽」? 或者當別人成功時,你第一個反應是:「他靠父幹吧。」 這種微妙而複雜的心態,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仇富」(resentment towards the rich)。 它並不單純是「嫉妒」,而是一種在社會比較中產生的道德防衛機制──當人感覺自己被剝奪權力與資源時,便會透過貶低成功者來維護內在的自尊(Feather, 1999)。

「這事根本不是這樣。」 「你說的太誇張了吧?」 「是你記錯了。」
當對方的說話讓你懷疑自己對一件事的記憶、判斷力以至於實際感時,你可能正在遭受一種不自知的情緒操控,名為「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
「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源自於1938年的劇本《煤氣燈下》。
故事中的男主角通過操控煤氣燈的明暗,讓女主角懷疑自己的記憶和感知,來達到操控她的目的。
煤氣燈效應並不是單一次的感情操作,而是一種長期續次性的心理操控手法。目的是讓受害者對自己的記憶、判斷和情緒亡失信心,並進而相信操控者提供的「現實」,逐漸失去自信和自主性,最後完全依賴於操控者(Sweet, 2019)。
這種心理操控手法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特別是在親密關係、家庭關係或職場中,常被用來施加控制或掩蓋真相。
Gaslighting的可怕之處在於其緩慢且非直接性,受害者往往在不知不覺間陷入操控者的陷阱。
操控者會一再否定或扭曲你所經歷的事件,使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
例如,當你清楚地記得某個事件,操控者會堅決否認發生過,或者指責你記錯了,甚至會引用看似合理的細節來說服你(Dorpat, 1996)。
「你是記錯了。」「這根本沒發生過。」都是常見的話術。
這種持續性的否定會逐漸侵蝕你對自己記憶的信任,使你更依賴於操控者的版本。
進一步而言,這種手法常見於親密關係中,如伴侶可能會說「我從來沒有說過那句話」,或者父母可能會對孩子說「你小時候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件事」。長期下來,受害者會被迫接受操控者的解釋,並逐漸喪失對自己觀點的信心。
操控者可能做了一件對你不利的事,但他們會拿假話來綽遮事實,例如說「那不是我的原意」、「你太過激動了。」
操控者會利用你的情感和對關係的珍視來操控你,例如:通過激起你的內疚感或恐懼感,來實現他們的目的(Simon, 2010)。
他們可能會說「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應該質疑我」,或者「你在這樣想就是對我背叛」。
這種情感上的脅迫會讓你感到情感上的壓迫,從而更容易被操控。
這種手法尤其常見於情感依賴性高的關係中,受害者可能會為了維護關係的穩定而選擇順從,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情感需求是否合理。最終,受害者可能會完全失去自主意識,淪為被操控的對象。
要應對Gaslighting,首先要重建對自己的信任,確認自己的感受和記憶是真實且有價值的。
心理學家建議保持日記或與值得信賴的朋友交談,這樣可以幫助你鞏固自己對情境的理解(Stern, 2007)。 此外,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肯定訓練也是有效的方法。通過回憶過去成功的經歷或面對困難時的感受,逐漸恢復對自己判斷力的信心,這是一個漫長但必要的過程。
如果Gaslighting已經對你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應考慮尋求心理輔導或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專業的心理輔導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你在其中探索和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學習有效的應對策略(Sweet, 2019)。 此外,支持團體或線上資源也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援和實際建議,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處的狀況,並找到應對的方法。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遭受Gaslighting,尋求專業輔導或心理諮詢是重要的一步。
Gaslighting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情緒操控手法,了解其運作機制並學會應對是保護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MindForest 基於心理學理論開發,可以幫助你進行自我反思、情感調節,並提供個性化的心理支援。
App 中的 AI 教練能根據你的具體情況,提供專屬的成長建議,幫助你重建自信,遠離情緒操控。
Dorpat, T. L. (1996). Gaslighting, the double whammy, interro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of covert control in psychotherapy and analysis. Jason Aronson, Incorporated.
Simon, G. (2010). In sheep’s clothing: Understanding and dealing with manipulative people. Little Rock, AR: Parkhurst Brothers.
Stern, R. (2018). The gaslight effect: How to spot and survive the hidden manipulation others use to control your life. Harmony.
Sweet, P. L. (2019). The sociology of gaslight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84(5), 851-875.
探索實用的心理學貼士,立即應用到日常生活裡。由培養抗逆力、改善人際關係,到尋找工作平衡,我們的網誌分享心理學,陪伴你不斷成長。

甚麼是「仇富」?一種潛藏於社會的防衛心態 你是否曾經在心中暗暗想過:「有錢人都很虛偽」? 或者當別人成功時,你第一個反應是:「他靠父幹吧。」 這種微妙而複雜的心態,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仇富」(resentment towards the rich)。 它並不單純是「嫉妒」,而是一種在社會比較中產生的道德防衛機制──當人感覺自己被剝奪權力與資源時,便會透過貶低成功者來維護內在的自尊(Feather, 1999)。

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理性、自控、堅強,但卻常常忘了——我們心裡其實還住著一個內在小孩。那個孩子也許曾被忽略、被誤解、被迫長大。所謂「療癒內在小孩」,不是一種玄學,而是一種深層的心理修復與自我覺察。

你有沒有發現,長大後的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地重演原生家庭的劇本?也許你會在關係中變得過度敏感、害怕被拒絕;又或是無論多努力,都難以感覺被愛。這些情緒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來自我們最早學會「如何愛與被愛」的地方——原生家庭。心理學提醒我們:要真正了解現在的自己,就要先回到那個最初影響我們情緒與信念的地方。
下載 MindForest,將知識應用於生活當中。ForestMind AI 夥伴會為你提供度身訂造的支持,見證你的每一步成長,助你發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