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依戀:4大改善方法,面對不安和過度依賴,在關係中重拾安全感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常常感到不安,害怕伴侶會離開?是否會因為對方回覆訊息變慢而焦慮不已,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這些情緒很可能與你的依戀模式有關,特別是焦慮型依戀(Anxious Attachment)。 本篇文章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焦慮型依戀的成因,第二部分提供如何調整與改善焦慮型依戀的方法。

焦慮型依戀:在關係中的強烈依賴和不安

依戀模式與童年經驗的影響

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認為,童年時期與主要照顧者(多數為父母)的互動模式,會深刻影響我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如果照顧者回應不穩定——有時給予關愛,有時卻忽視甚至拒絕孩子的需求——孩子就容易發展出焦慮型依戀。

焦慮型依戀的核心特徵

焦慮型依戀者的主要心理特徵包括:

  • 極度害怕被拋棄,對伴侶的愛充滿懷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高度敏感於關係中的細微變化,例如伴侶回覆訊息速度變慢,就可能引發強烈的不安。
  • 過度付出以換取對方的愛,即便對方的行為並不尊重自己。
  • 難以獨立調節情緒,強烈依賴親密關係來獲得安全感。

「陌生情境測試」與依戀風格的研究

心理學家 Mary Ainsworth 的「陌生情境測試(Strange Situation Test)」發現,當主要照顧者離開時,焦慮型依戀的孩子會表現出極度的痛苦,並且即便照顧者回來後,他們仍然難以安撫自己,甚至會表現出矛盾的行為(例如又哭又拒絕被抱)(Ainsworth, 1978)。這種模式會延續到成年,使人在關係中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

如何調整焦慮型依戀?

1)建立「互持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重塑安全感

「互持環境(Holding Environment)」 是精神分析學者 Donald Winnicott 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人能夠逐漸建立自我認同與內在穩定感(Winnicott, 1965)。

對焦慮型依戀者而言,這種「心理上的安全堡壘」可以來自於:

  • 安全型依戀的伴侶:一位穩定、可靠的伴侶可以提供可預測的回應,讓焦慮型依戀者逐漸降低對被拋棄的恐懼。
  • 支持性的社交圈:與值得信賴的朋友、家人建立深厚的關係,讓愛的來源不只侷限於伴侶。
  • 個人成長與興趣發展:透過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來建立自我價值,減少過度依賴伴侶來獲取肯定。

2) 靜觀(Mindfulness):與焦慮情緒保持距離

焦慮型依戀者容易被負面情緒牽著走,例如當伴侶沒有即時回覆訊息,內心可能會開始產生「他不愛我了」的念頭。這時,靜觀(Mindfulness) 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與情緒保持距離,而不被它完全控制。

具體方法包括:

  • 專注於當下,辨識情緒:當焦慮出現時,提醒自己:「這是焦慮情緒,它會來,也會走。」
  • 觀察念頭,不急於行動:比如當你想要連續發訊息確認伴侶的狀態時,先深呼吸,觀察自己的衝動,並嘗試延遲行動。
  • 建立情緒調節練習: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深呼吸、冥想,讓自己習慣與焦慮共處,而不急於消除它。

3)認知行為治療(CBT):重塑思維模式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是一種針對焦慮型依戀者非常有效的方法(Zalaznik et al., 2022),特別是處理 功能失調思維(Dysfunctional Thought)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 (Beck, 1976)。

常見的認知扭曲

  1. 二分法思維(All-or-Nothing Thinking):「如果他沒有秒回訊息,他一定是不愛我了!」 → 事實上,對方可能只是忙碌。
  2. 過度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過去的伴侶都拋棄了我,所以現在的這個人也一定會離開。」 → 這種假設忽略了每段關係的獨特性。
  3. 情緒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我感到不安,所以一定有問題。」 → 感受並不等於事實,焦慮並不代表關係真的出了問題。

如何改變這些思維?

當焦慮出現時,可以問自己:

  • 「這個念頭有證據支持嗎?」
  • 「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
  •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朋友身上,我會如何安慰他?」

透過這樣的思考訓練,焦慮型依戀者可以逐漸建立更理性的思維模式,不再過度解讀伴侶的行為。

4)考慮和安全型伴侶建立關係

如果焦慮型依戀者能夠與安全型依戀(Secure Attachment) 的伴侶建立關係,這種動態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更健康的依戀模式。

安全型伴侶的特徵包括

  • 穩定且一致的回應:當焦慮型依戀者感到不安時,安全型伴侶會以溫和且持續的方式給予支持。
  • 不會過度忽視或過度迎合:他們不會刻意迴避衝突,但也不會讓焦慮型依戀者完全主導關係。
  • 建立可預測性:讓焦慮型依戀者慢慢學習到「愛不需要靠不斷的試探與確認」,進而減少焦慮感。

與安全型伴侶相處,焦慮型依戀者可以逐漸學會:

  • 關係是可以信任的
  • 不需要時刻擔心被拋棄
  • 自己的價值不取決於伴侶的行為

下載 MindForest,擺脫焦慮依戀,建立穩定親密關係

在感情中,你是否總是害怕被忽略或拋棄?是否對伴侶的一舉一動過度解讀,一旦對方沒有立刻回覆訊息,就忍不住胡思亂想?焦慮型依戀讓你不自覺地過度付出,卻難以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MindForest 透過 AI 智慧陪伴,幫助你識別焦慮型依戀的模式,學會調整情緒,建立穩定而健康的關係。

1)設立個人願景,學會獨立與自我肯定

當我們的安全感過度依賴伴侶時,容易陷入患得患失的焦慮狀態。MindForest 幫助你建立個人價值感與願景,透過心理測評與 AI 指引,讓你清楚自己的需求與界線。你將學會如何在關係中保持獨立,不再因對方的忽略而陷入不安,從而建立穩固的自我認同。

2)AI 導師,剖析情感模式與思維陷阱

焦慮型依戀往往伴隨著認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例如「對方沒有秒回訊息=不愛我了」、「關係中的問題一定是我的錯」。MindForest 的 AI 導師幫助你識別這些不合理的思維模式,提供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分析與建議,讓你學會調整過度焦慮的思維方式,減少因過度解讀而產生的不安感。

3)靈感日記,透過靜觀訓練穩定情緒

焦慮依戀的人容易因情緒波動影響判斷,MindForest 提供引導日記,幫助你專注當下、釐清自己的情緒來源。當你學會與焦慮保持距離,不再讓它主導你的行為,你將能夠更冷靜地處理感情問題,與伴侶建立更穩定的親密連結。

下載 MindForest,擺脫焦慮依戀,建立穩定親密關係

現在就下載 MindForest擺脫焦慮依戀,學會自愛,讓愛情變得更穩定、更自在

參考文獻

Ainsworth, M. D. S., Blehar, M., Waters, E., & Wall, S. (1978).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Erlbaum.

Beck, A. T. (1976).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Winnicott, D. W. (1965).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Zalaznik, D., Strauss, A. Y., Halaj, A., Fradkin, I., Ebert, D. D., Andersson, G., & Huppert, J. D. (2022). Anxious attachment improves and is predicted by anxiety sensitivity in internet-based, guided self-help cognit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panic disorder.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69(2), 211–221. https://doi.org/10.1037/cou0000579

You May Like🗞️

從痛苦和失落中成長:意義治療助你突破迷茫,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Read More

願意付出的人回報更多?如何成為善良又成功的好人,而不是濫好人

Read More

六個鼓勵自己改變人生的方法!對抗惰性和拖延, 提升行動力

Read More

情緒價值真的能滿足你?當 AI 取代人際互動,情感共鳴正在悄悄流失!揭開 AI 陪伴的隱藏危機

Read More

焦慮型依戀:4大改善方法,面對不安和過度依賴,在關係中重拾安全感

Read More

逃避型依戀:6個改善方法,學習不再疏遠對方,建立健康親密關係

Read More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4F, Chinachem Johnston Plaza
178 Johnston Road
Wan Chai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