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好厭世」這感覺,像是一片陰雲持續籠罩在你的生活中,無論你怎樣努力都似乎無法驅散。這種情緒並非罕見,很多人都曾經歷過。而要了解及解決這種情緒,我們需要從幾個不同角度去探討。

1. 理解厭世的根源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厭世的根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厭世情緒往往源於個人的無力感和對生活的失望。這種情緒可能是因為長期累積的壓力、未能實現的目標或者是與他人的關係出現問題。你可能會感到自己被困在一個無法改變的困境中,這種無力感會進一步加劇厭世的情緒。

有一個有趣的理論叫做「學習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由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提出。這理論指出,當個人多次嘗試改變情況但未能成功,他們會開始認為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改變現狀,從而產生無助感。這種情緒會讓人覺得生活毫無意義,進而出現厭世的感覺。所以,了解自己的厭世感是否源於某些無力感,可能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 重建生活的意義

當你感到厭世時,生活可能會變得毫無意義。這時候,重建生活的意義變得至關重要。意義感可以透過多種途徑獲得,比如說投身於某個熱愛的興趣、參與社區服務,甚至是幫助身邊的人。研究顯示,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或社會有正面影響時,我們的幸福感會顯著提升。

Victor Frankl 的「意義治療」(Logotherapy) 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尋找和創造生活中的意義可以幫助人們從痛苦中找到希望。他認為,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可以通過尋找生活中的意義來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感。所以,嘗試尋找或創造一些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可能會幫助你走出厭世的陰霾。

3. 建立支持系統

一個堅強的支持系統對於解決厭世情緒非常重要。這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甚至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員。與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可以讓你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並且這些人可能會給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或支持。

社會支持理論(Social Support Theory)指出,社會支持能夠減輕壓力對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當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支持時,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會有所提升,這對於緩解厭世情緒非常有幫助。因此,嘗試主動與身邊的支持系統建立更深厚的聯繫,並不害怕尋求他們的幫助。

4. 實踐自我關愛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實踐自我關愛。這包括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及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研究顯示,身體的健康狀況與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能夠顯著改善你的心理健康。

自我關愛還包括對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敏感,並且不對自己過於苛刻。心理學家Kristin Neff提出的「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 理論,強調對自己要有同情心,接納自己的不足,並且在面對困難時對自己保持寬容。這樣可以幫助你減少內心的壓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厭世情緒。

總結來說,厭世情緒並非不可改變。透過理解其根源、重建生活的意義、建立支持系統以及實踐自我關愛,你可以逐步走出這種情緒的陰霾。如果你覺得需要更多的幫助,不妨試試下載 MindForest,這個應用程式可以利用心理學幫助你成長,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支持,成為你的個人成長教練。希望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陽光,驅散生活中的陰霾。

You May Like🗞️

從痛苦和失落中成長:意義治療助你突破迷茫,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

Read More

願意付出的人回報更多?如何成為善良又成功的好人,而不是濫好人

Read More

六個鼓勵自己改變人生的方法!對抗惰性和拖延, 提升行動力

Read More

情緒價值真的能滿足你?當 AI 取代人際互動,情感共鳴正在悄悄流失!揭開 AI 陪伴的隱藏危機

Read More

焦慮型依戀:4大改善方法,面對不安和過度依賴,在關係中重拾安全感

Read More

逃避型依戀:6個改善方法,學習不再疏遠對方,建立健康親密關係

Read More
Contact us

[email protected]

4F, Chinachem Johnston Plaza
178 Johnston Road
Wan Chai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