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的情傷讓人感到不堪重負,失戀令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然而,了解失戀相關的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情緒和重新掌控生活。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幾個有效的療傷技巧,以走出分手的陰霾。通過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識,你將能夠更好地處理痛苦、放下過去,充滿信心地迎接新的開始。
感到痛苦是人類自然的反應。在心理學中,有一個模型叫做「悲傷五階段」,解釋了人們如何應對失去的重要人事物後情緒變化(庫伯勒-羅斯,1969)。以下是這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否認
第二階段:憤怒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
第四階段:沮喪
第五階段:接受
關於「悲傷五階段」有兩點需要記住。首先,在不同階段之間來回是正常的。你可能會感到憤怒,然後試圖討價還價,或是感到沮喪後再嘗試修復關係。這都是康復的一部分,慢慢來沒關係。感到悲傷是人之常情。其次,這些階段幫助我們在心理上應對失去。例如,否認讓我們暫時逃避痛苦,爭取時間尋求支持。最重要的是:不要責怪自己有這些情緒,感到傷心是正常的。
靜觀透過專注於當下,鼓勵我們完全接納自己的情緒,而不被它們淹沒。分手後,我們很容易陷入過去的回憶或對未來的擔憂。正念幫助我們溫和地觀察這些想法與感受,不進行評判(Shapiro 等人,2006),從而避免被負面思維困住,妨礙我們走出陰霾。
要運用靜觀來幫助自己在分手中放下過去,可以嘗試以下步驟:
1) 深呼吸:深呼吸幾下,讓自己集中注意力,回到當下。
2) 觀察你的想法:注意與分手相關的想法,但不作出反應或試圖改變它們,只需接受它們的存在。
3) 接納你的情緒:允許自己感受悲傷、憤怒或痛苦,別試圖將這些情緒推開。感到受傷是正常的。
靜觀讓我們以健康的方式處理分手帶來的情緒,並逐漸幫助我們放下過去,帶來療癒與自我成長。
以善待自己的態度面對分手的情感痛苦,能讓我們更容易度過傷心的時期。自我關懷鼓勵我們承認受傷與脆弱是正常的,並逐漸提升我們的幸福感(MacBeth & Gumley, 2012)。這種做法讓我們明白,分手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並不決定我們的價值。
要在分手後練習自我慈悲,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1) 對自己說些溫暖的話:想像你如何安慰一位正在經歷分手的朋友,然後給予自己同樣的支持。對自己說一些安慰的話語,如「感到傷心是可以的。」
2) 練習自我寬恕:放下對分手的責備或內疚。理解感情結束有許多原因,這並不反映你的自我價值。
3) 進行自我照顧:花時間做讓你感覺開心的事情,可以是運動、閱讀,或是與親朋好友共度時光。這些活動可以讓你好好照顧自己。
透過自我關懷,我們創造空間,讓自己放下過去,並且繼續前行,在沒有壓力和自我批判的情況下,讓療癒自然發生。
透過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我們可以整理分手後的痛苦與困惑。寫日記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表達那些我們可能不願與他人分享的感受(Ullrich & Lutgendorf, 2002),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日記還能幫助我們紀錄療癒的過程,鼓勵我們繼續向前。
分手後一些有用的日記提問包括:
1) 我從這段分手中學到了什麼?
2) 我現在感受到哪些情緒?如何在不進行評判的情況下尊重它們?
3) 在走出這段感情時,我可以如何實踐自我照顧?
4) 當我放下這段關係後,我期待的正面事物是什麼?
5) 我需要原諒什麼——無論是自己還是前任——才能完全放下?
透過定期寫日記,我們可以逐漸放下過去,迎接新的開始。
走出分手是邁向療癒與幸福的重要過程。MindForest 是一款創新的 AI 應用程式,提供個人化工具,幫助你面對分手的困境,讓你以正面的心態繼續前行,放下過去。
1) 心理學互動課程:這些課程幫助你提升自我覺察和心理韌性,讓你更有力量走出陰影,擁抱更健康的未來。
2)個人化AI 導師:MindForest 的 AI 導師提供量身訂做的建議與情感支持,陪伴你度過情感旅程。無論你需要處理情感的指導,或是如何放下過去的實用技巧,AI 導師都可以幫助你。
3) 靈感日記:此功能讓你記錄關於分手的感受、日常思緒和經歷。寫日記能促進深層的反思,幫助你觀察療傷進展。
透過使用 MindForest,你將獲得從失戀分手中療癒、重拾內心平靜、並在感情上繼續前行,為新的開始鋪路。
參考文獻
Kübler-Ross, E. (1969). On death and dying.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MacBeth, A., & Gumley, A. (2012). Exploring compas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lf-compassion and psychopathology.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32(6), 545-552.
Shapiro, S. L., Carlson, L. E., Astin, J. A., & Freedman, B. (2006). Mechanisms of mindfulnes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2(3), 373-386.
Ullrich, P. M., & Lutgendorf, S. K. (2002). Journaling about stressful events: Effect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4(3), 2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