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

認知情緒行為治療 (CBT) 是如何助你改變思緒、掌控情緒和生活的?——心理學家深度解析

改變思緒,掌控情緒:了解CBT的核心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人生好糟糕⋯⋯」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慨,尤其在壓力爆錶、情緒失控的時候。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無論怎麼努力,情緒依然像是失控的過山車,每日在焦慮、抑鬱和無助之間來回擺盪?事實上,這種情緒失控的狀態常常與我們的思維模式密不可分,而認知情緒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正是一種科學實證的方法,幫助我們辨識並改變這些負面的思維模式。

CBT的核心理念基於一個簡單卻深刻的洞察:我們的情緒及行為並非直接由外在事件引起,而是經由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解讀和想法而產生的(Beck et al., 2020)。換句話說,並非事情本身讓我們感到難過或焦慮,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才是關鍵。例如,面對失業,有的人會陷入絕望,認為自己永遠找不到好工作;而另一些人反而積極看待,把它視作轉行的契機。CBT正是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些想法,並學習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來面對生活。

打破負面思維循環:CBT如何運作?

CBT旨在幫助我們辨識這些自動化負面思維,也就是我們在面對壓力或困境時,不經意產生的消極想法(Hofmann et al., 2012)。這些想法常常無聲無息地滲透我們的心理,例如,「我一定會失敗」、「沒人喜歡我」,這些負面思維如果長期未被察覺,最終會形成「思維陷阱」,令我們陷入無止境的負面情緒中。

在CBT的療程中,心理輔導師會幫助你記錄並檢視你的負面思維,然後通過一系列結構化的技巧來挑戰和改變這些想法。例如,當你覺得「我一定會失敗」,治療師會引導你問自己:「這是否百分之百準確?是否曾經有成功的經驗?」通過反覆練習,你可以逐漸學會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思考事情。

這種「挑戰思維」的過程被稱為認知重組(Cognitive Restructuring),它是CBT的核心技術之一(Ellis et al., 2021)。透過這個過程,你不僅僅能更客觀地看待事情,還能培養一種更具彈性和適應性的思維模式,從而有效降低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從思緒到行動:CBT的行為治療面向

CBT不僅僅停留在「思維」層面,它也非常重視行為的改變。事實上,思維與行為常常互相影響:負面思維會讓我們採取消極的行動,而這些行動又反過來加固了負面思維(Leahy et al., 2020)。因此,CBT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鼓勵你採取「行動」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舉例來說,如果你因為焦慮而避開社交場合,治療師可能會要求你逐步面對這些場合,從最簡單的開始(例如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慢慢增加難度(例如參加聚會)。這種暴露療法(Exposure Therapy)幫助你重新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並通過實際的經驗來挑戰原有的負面思維。

CBT的行為治療面向還包括行為激活(Behavioral Activation),這一點對於治療抑鬱症尤其重要。抑鬱症患者常常陷入「無動力、無行動」的惡性循環:當你感到抑鬱,你愈不願意行動,而缺乏行動又會讓你更感抑鬱。CBT的治療師會幫助你制定具體可行的小目標,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的動力和興趣。

邁向自我掌控:如何讓CBT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學習CBT的技巧不僅僅是為了在治療室中使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你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種自我療癒的機制。通過持續的練習,你可以學會在面對壓力和困難時,快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從而避免陷入情緒失控的狀態。

例如,當你感到焦慮時,你可以嘗試使用「STOP」技巧:
S (Stop) — 停下來,深呼吸;
T (Think) — 想一想,「我真的有如此糟糕嗎?還是我的思維在誇大了情況?」;
O (Options) — 考慮其他的應對方式,例如與朋友談心或進行一些放鬆活動;
P (Proceed) — 選擇最健康的做法,繼續前進。

這種技巧不僅簡單易學,而且能快速幫助你控製情緒,避免陷入負面思維的泥沼中(Zhao et al., 2021)。

最後,從CBT到專業心理治療——探索你的下一步

CBT是一種強大且實證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它幫助無數人改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從而掌控情緒和生活。如果你也感到思緒混亂、情緒失控,或者希望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CBT可能是你的最佳選擇。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或難以啟齒,或難以理清思緒,但希望你知道,總有人願意細心傾聽。我們的心理治療服務由專業心理輔導師與輔導心理學家提供,結合心理學理論和輔導精粹,協助你處理各種心理和行為上的困擾,疏導你的情緒。

CTA: 心理治療服務 Psychotherapy

樹洞香港除了推廣心理學及提供心理諮商服務外,亦為大家提供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結合心理學理論和輔導精粹,協助有需要的人士處理各種心理和行為上的困擾,疏導你的情緒。如果你準備好探索CBT的可能性,請立即聯繫我們,讓專業的心理輔導師陪伴你踏上改變之旅。

參考資料

Beck, J. S. (2020).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 (3rd ed.). Guilford Press. Hofmann, S. G., Asnaani, A., Vonk, I. J., Sawyer, A. T., & Fang, A. (2012).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6(5), 427-440. Ellis, A., & Ellis, D. J. (2021).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3rd ed.).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Leahy, R. L., Holland, S. J., & McGinn, L. K. (2020). Treatment plans and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2nd ed.). Guilford Press. Zhao, X., Huang, X., & Liu, Y. (2021). The effectiveness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 reducing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77(6), 1200-1215.

You May Like🗞️

Relationship

5 Psychology-Backed Dating Tips to Find the Right Person for a Serious Relationship

Read More
Relationship

6 Signs that You are in a Situationship - How to Move on from an Undefined Relationship

Read More
Relationship

Limerence: The Psychology Behind Infatuated Love and Obsessive Attraction

Read More

Can AI Chatbot Help with Major Life Changes?

Read More

How to Alleviate Social Anxiety?

Read More

Can AI Chatbot Alleviate Phone Addiction?

Read More
Contact us

info@mindforest.ai

4F, Chinachem Johnston Plaza
178 Johnston Road
Wan Chai
Hong Kong